2025年3月20日上午,在便民服务中心值班时,罪犯王某的母亲在会见结束后,忽然跑向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请我将红包转赠给三管区副教导员韩友辉以表感谢。怕我拒绝,她匆匆扔下红包转身就跑,跑到一半时,停下来,多次鞠躬致谢。这一幕,让我既感动又无措,连线韩友辉后,才揭开了这背后的暖心故事。
时间回到2024年8月7日,酷暑难耐,烈日炙烤着大地。三管区副教导员韩友辉如往常一样,前往便民服务中心了解当日罪犯会见情况。就在此时,一位疲惫不堪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站在便民服务中心门口,向他寻求帮助。韩友辉没有一丝急躁,而是先为老人倒了一杯水,耐心倾听她的诉求。
老人是八分管区罪犯王某的母亲,因担心儿子的减刑问题,提前半天来到监狱。她焦急地表示,儿子王某的财产刑已全部履行完毕,但却迟迟未能减刑。面对老人的焦虑,韩友辉一边安抚她的情绪,向她解释减刑的司法程序,一边当场致电八分管区刑执管教,要求再次核实王某的财产刑缴纳情况,并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沟通确认。经过多次连线办公,当晚6点多,市中院确认王某的个人财产刑已执行完毕,且确实无能力为同案缴纳共同财产刑,减刑案件已进入受理程序。听到这一消息,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事后,细心的韩友辉发现老人并未离开,而是在附近徘徊。经询问,他得知老人因经济困难,无法支付住宿费用,打算在便民中心门口过夜,等待第二天的会见。韩友辉见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与七分管区指导员黄立锋一起,驾驶私家车将老人护送至村里的民宿,并自掏腰包为她安排了食宿。
第二天会见时,王某从母亲口中得知韩友辉的善举,内心颇为震动。他原本对在监狱服刑改造心有抵触,但韩友辉的举动让他彻底改变了看法。他发自内心地认同监狱民警的工作,并决心认真改造。临近刑满释放前,王某特意交代家人一定要好好感谢韩警官,这才有了开头老人送红包的一幕。
不过,老人后来在监狱门口被“拦截”了,红包当然也被韩友辉退回。红包的故事到此结束,但其背后的意义却远未终结。韩友辉的举动,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更架起了一座沟通与理解的桥梁,让罪犯及其家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人性化的关怀,如同一束光,穿透高墙,温暖人心。这不仅是一名监狱警察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司法为民的深刻诠释。
老人停不下的鞠躬,代表的不仅仅是感谢,更是罪犯及其家属对监狱工作的理解与认可。
在新时代的监狱工作中,有无数和韩友辉一样的监狱民警,在高墙内外默默绽放温暖的光芒,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
来源 | 未管所
作者 | 叶淑婧 徐陈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