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有妙招,“三链融合”铺就新生路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07-21 17:31

  715日,翔安监狱与民盟厦门市委会共建的“黄丝带帮教”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这份承载着专业资源与社会温情的合作,正是监狱以“资源链、认知链、就业链”三链融合破解改造难题的生动实践。

织密社会“资源链”:社会帮教不搞“一刀切”,精准对接暖人心

  社会资源链的精准对接,让帮教力量直抵人心。“黄丝带帮教”示范基地的落地,是一场针对罪犯改造需求的精准匹配——法律专家答疑解惑,心理老师疏解心结,文化志愿者开设书画课,形成“一人一策”帮教工作机制。

  而翔安区综治中心(法学会基层联络点)的普法同样务实,老师将民法典条文转化为“家里的房子怎么分”“孩子的抚养费怎么算”这样的家常话,让罪犯听得进、记得住。这种“点对点”模式打破“大水漫灌”的局限,让每一份关怀都落到实处。

重塑法治“认知链”:法治教育不止“念条文”,入脑入心见真章

  法治认知链的深度重塑,让法治精神入脑入心。法治教育是罪犯认罪悔罪、重塑价值观的关键环节,翔安监狱在这一领域走出了一条“案例引导、情理交融”的特色之路。

  “我没拿到钱,为啥算犯罪?”5月下旬,常与同改发生冲突、消极改造的罪犯阿伦在普法课堂上提出这样的困惑,他始终觉得判决不公。老师结合案例分析罪名构成,讲清法律条文,让阿伦心结渐解。

  6月,翔安区法院法官进监“以案释法”,围绕民间借贷、减刑假释等罪犯高度关注的问题,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解析法律边界与后果,让法治教育跳出条文宣讲,成为照亮改造路的“启明灯”。

衔接本土“就业链”:技能培训不做“流水线”,扎根本土增底气

  为让罪犯掌握真正实用的谋生技能,翔安监狱将技能培训与本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监狱积极走访对接,已与2家当地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未来接收刑释人员就业铺路;同时,与2位非遗传承人顺利洽谈并达成合作意愿,将于下半年正式引入香囊制作、闽南贡香技艺等非遗项目,为罪犯开展培训。这些技艺不仅承载闽南文化,更是契合本地产业需求,为罪犯刑满释放后顺利就业提供了更坚实、更广阔的通道。

来源 | 福建法治报 翔安监狱

作者 | 王淯滢 陈泽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