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苑 | “浪花白”染就“藏青蓝”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08-04 15:42

  乡村支教老师、海军陆战队员、高墙卫士,这些看似不相干的身份,如今都串联在我——一名普通见习民警的成长轨迹上。变化角色的背后,是一脉相承的责任:守护。

  儿时,我的外公,一名参加过抗美援越的老空军战士,他讲述的战斗经历和军营故事,在我心里埋下了向往的种子。2019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没有走上三尺讲台,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加入中国海军陆战队。

  五年军旅生涯,转眼即逝,从水迹滩头到远海大洋,从山岳丛林到荒漠戈壁,我随着部队的步伐,用履带和双脚丈量国土,最深刻的感受是守卫国门的使命与荣光。然君子于役,终有归期。当脱下“浪花白”,那份沉甸甸的守护责任始终萦绕心头。于是,我毅然选择报考监狱人民警察。

  当我第一次走进监区,清风扑面而来,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繁花”,肃穆与宁静是主基调。高墙上“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第一次看到它,我下意识地掂了掂左臂上司法警察臂章的分量。

  上班的第一天,师父便告诉我,监狱人民警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身“藏青蓝”,不仅是执法者的象征,更意味着引导与重塑的重任。

  巡步于训练场、教育改造中心,罪犯在接受行为规范养成、文化或技能培训,有的一脸青涩,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满脸斑驳……对于渴望新生,他们是需要引导的“特殊学生”,对于回归社会,他们需要完成一场艰难的“重塑训练”。而我能给予他们的是知识和对未来的憧憬,教会他们的是责任与担当。

  记得在陆战队参加临战任务前,誓言铮铮:“为陆战事业牺牲奉献,在所不辞!”如今,战场虽已转换,但初心不曾有变。高墙内的“战场”没有硝烟与炮火,却考验着日复一日的坚守、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因人施教的智慧。这同样是战士的本色。

  在我警龄“满月”之际,正迎来离开部队后的第一个“八一”。手中的钢枪换成了巡查记录本,肩头的责任却同样重大。从“浪花白”到“藏青蓝”,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守护初心。那个曾经的海军陆战队员,正脚踏实地,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监狱民警,在新的岗位上,延续那份“清澈的爱”。

来源 | 闽西监狱

作者 | 刘宇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