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迟来的赔偿款,一封手写的道歉信,在漳州芗城区司法局调解室内,曾经反目的两双手紧紧相握。这场由洛江监狱民警促成的和解,不仅是两个家庭的破冰,更是“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中监狱、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四家单位联动化解社会矛盾的生动缩影。
唤醒良知:多维改造破心墙
昔日亲密无间的挚友,因林某年少时铸下大错,一纸诉状让两家人形同陌路。林某锒铛入狱后,那沉重的债务像一块大石压在他的未来上——更让其心忧的是,偿还若不及时,将来可能背负“老赖”之名,回归之路雪上加霜。民警深知林某心结所在,采取了多维度、人性化的改造策略。
民警积极联系林某家属开展帮教,林某母亲声泪俱下的劝诫成为撬动他心防的重要力量,让他感受到被期待与被需要。在监狱“心桥法务工作室”,民警不仅普及法律知识,更巧妙地组织有过类似心路历程、如今已幡然醒悟的同监罪犯现身说法。在一次次深度交流中,林某麻木的责任意识被唤醒,他真正明白了弥补过错对于自身和他人的意义。别开生面的布袋戏传统文化课程上,林某浸润于闽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管教,我想还钱,我想道歉……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他,怕他……”这句迟到的承诺,正是民警不懈感化下内心良知复苏的火花,也成了后续化解恩怨的希望火种。
情法共融:多方联动化恩怨
在“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现场,面对曾被儿子深深伤害的李某及其家人,林母老泪纵横,双手颤抖着捧起儿子写下的道歉信,一字一句,泣不成声地代为宣读:“李大哥,我是林某。我年少无知犯下大错,对不起您和家人多年来的照顾和信任。这债,不仅是钱,更是我良心的枷锁。我真心悔过,请求您的宽恕……”这份白发人替黑发人承担的沉重忏悔,饱含着一个家庭的痛苦与赎罪的决心,深深叩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当初告上法庭,更多是为争那一口气,真没想到这钱……还能有拿回来的一天,更没想到会是今天这个场面……”被害者家属的这番话,道尽了旧日恩怨背后复杂的情绪根源——不仅是经济纠纷,更是尊严和情感的创伤。
在芗城区司法局调解员的引导、检察院人员对调解过程合法性的监督、法院(金峰法庭)法官对司法确认权威的加持以及监狱民警对林某改造转变的作证下,李某当场郑重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谅解书。一笔赔偿款现场支付,一纸谅解书尘埃落定,这个纠缠多年的案件,终于在情与法的双重抚慰中圆满解决。
风铃轻响,心锁终开。这场修复之旅,不仅让两个家庭找回失去的安宁,更让迷途青年看清归途。当“蓝风铃”的声波从高墙内传向广阔社会,每一份和解都在为平安福建建设增添一抹法治亮色。
来源 | 洛江监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