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监狱坚持把罪犯教育改造作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以责任担当践行教育改造使命,发挥攻心治本功能,在法度与温度之间,为罪犯铺就通往新生的道路。
一个个高墙内的故事,既见证着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温度与力量,也推动着教育改造经验做法从“盆景”向“风景”的有机转变。
跨越高墙的亲情桥梁
罪犯陈某在收到家中来信后,得知父亲病重住院,情绪一度陷入崩溃。“我想看看父亲,哪怕只是视频也好。”陈某向民警道出心愿时,声音里满是焦灼。
了解情况后,监区第一时间向监狱相关部门提交亲情视频电话申请,同时做好罪犯的教育安抚工作,并与陈某家人取得联系,确认视频电话时间。从申请到落实,仅用2个工作日,陈某就通过视频见到了病床上的父亲。
屏幕两端,父子隔着视频相视而泣。“爸,您好好养病,我一定好好改造,早点回家陪您。”陈某的承诺掷地有声。这场跨越高墙的“会面”,不仅缓解了罪犯的思亲之痛,更让他感受到了监狱的人文关怀,为后续改造注入了动力。
法度之内的权益守护
“罚金发票还没到,会不会影响减刑?”罪犯李某迟迟未收到家人邮寄的罚金缴纳凭证,眼看减刑材料报送上级法院的截止时间就要到了,坐立难安。民警发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安抚李某情绪,告知其减刑政策;另一方面主动帮助联系其家属,指导通过邮政快递等方式将凭证邮寄到监狱。
几天后,完整的佐证材料顺利提交。当民警告知李某“不会影响减刑报批”时,罪犯李某红了眼眶:“没想到民警们会这么帮助我。”民警的细致工作,既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执行,更让罪犯感受到了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
回归前夕的引航护航
“出去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家人朋友会怎么看我?”随着刑满释放的日期临近,罪犯程某日益焦虑。这个刚满20岁的年轻罪犯,因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充满迷茫。针对程某的情况,监区启动“出监衔接帮扶计划”。民警多次与其家人电话沟通,化解他们之间的隔阂。
“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出去后遇到困难随时可以联系。”出监前,民警将一份帮扶联系卡交到程某手中。看着他与家人相拥离去的背影,民警们知道,这场高墙内的特殊教育,已为他种下了重生的勇气。
来源 | 武夷山监狱
作者 | 马建宇 陈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