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银发讲师团”,让讲解员秒变“旁听生”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08-11 15:49

  “这面标语墙是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发动群众的关键武器……”邵武中央苏区纪念馆的解说员讲解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上前补充说道:“标语位置大有讲究,专挑村口祠堂、岔路老树,群众必经之地。直击人心才能建立信任。”在场的年轻人脸上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近日,永安监狱组织退休民警职工奔赴革命老区——邵武中央苏区纪念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寻红色足迹·永葆忠诚本色”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刚才那一幕有趣的“抢戏”,让讲解员变成“旁听生”,正是这次活动最生动的注脚。

  在陈列着黑黢黢的土灶和破旧木质风箱的展台前,66岁的监狱原党委副书记彭元华俯身细看灶膛内的炭痕说道:“当年红军在青水畲族乡驻扎时,用的就是这种灶。一灶只配一个风箱,炊事班要轮班鼓风,一顿饭得三四个小时。”他转向身边年轻人:“为什么我说监狱工作的‘艰苦奋斗’不是空话?1978年我到清流劳改支队(原清流监狱)工作时,都没通自来水,我们每天要从山脚挑水上山。这风箱和当年我们用的扁担一样——都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见证!”馆内讲解稿未提及的细节,被他娓娓道来。

  置身于复原的指挥所,面对那张简陋的地图,71岁监狱原副监狱长林峥嵘手指地图上的标记:“看这箭头走向!当年寻淮洲率部佯攻福州,声东击西的策略,和我们攻坚转化罪犯何其相似!”他回忆道:“以前监狱有个‘刺头’罪犯,一开始改造‘油盐不进’,之后我发现他有很强的乡土观念,在日常改造中,经常让他介绍家乡风俗习惯、分享当地名人故事。在一次春节活动中,特地让他单独表演一个简单的家乡戏曲节目。当一曲唱罢,台下掌声响起时,他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改造工作要学习红军啊,以真心换人心,找准情感突破口,才能真正触及灵魂、事半功倍。”

  在展示红军筹粮用具与军民往来信函的展柜前,泛黄的纸张与斑驳的斗笠、米袋静静陈列。监狱老干科科长黄炜扶了扶眼镜,清晰而自豪地讲述:“当时条件多艰苦,可老百姓都心甘情愿拿出家里的布匹、粮食支持红军制作这些东西。这份军民鱼水情,也是今天我们监狱把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必须秉持的理念。”

  ……

  面对这群能将展品背景、历史细节如数家珍,更能从中提炼出与党的优良作风、福建监狱优良传统深刻联系的“银发讲师”,青年民警黄清洪经历了从警生涯中难忘的一课。“我今天也是幸福的‘旁听生’。”他感慨道,“老前辈们的讲述充满了生命温度和历史印记,很多鲜活的故事细节是书本里找不到的,让我们听了深受鼓舞和启发。”

来源 | 永安监狱

作者 | 刘作勉 苏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