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遗里的木雕、石雕、白瓷,皆以刀凿为笔、以泥木为纸的匠心之作。这些传承千年的技艺,不仅是文化的肌理,更藏着“守正、守心、守节”的精神密码,与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追求不谋而合。
木雕:因材施艺,雕的是“不逾矩”的本心
永春木雕讲究“七分天然,三分雕琢”,匠人顺着木材的纹理与形态,去芜存菁,让木之美在取舍间浑然天成。正如监狱民警执法,面对人情与规则的“枝蔓”,需如匠人般清醒:顺“法之纹”而裁,依“理之形”而雕,不被利益扭曲线条,不为人情凿歪根基。留下的是“木直中绳”的刚正——就像木雕匠人放下多余的凿刀,我们的民警也应放下私心杂念,让职业操守在“减法”中更显纯粹。
石雕:千凿万刻,磨的是“不动摇”的坚韧
惠安石雕“立于山岩,成于锤钎”,一块顽石历经千次击打,方显棱角分明、纹路清晰。正如监狱民警职业生涯:在执法一线承受压力,在复杂环境中经受考验,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凿刻”——凿去浮躁,刻下坚守;凿去侥幸,刻下担当。正如石雕“根基深稳则风雨不蚀”,监狱民警的底线也需如磐石般坚硬:任他“浪打风吹”,原则不崩;纵有“千钧重压”,初心不倒。
白瓷:素胎洁面,守的是“无杂色”的清白
德化白瓷以“白如雪、润如玉”闻名,从揉泥到入窑,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杂质——泥若含砂,胎必开裂;釉若不均,色必斑驳。这恰似监狱民警的品格:从警如制瓷,须以“素心”对诱惑,以“净念”拒污染。面对利益的“杂色”,要像匠人剔除瓷土中的砂砾般果断;面对权力的“釉彩”,要如把控窑温般清醒——让自己始终是“素胎洁面”的白瓷,表里澄澈,俯仰无愧。
匠艺与警魂:守一份“慢功夫”的初心
木雕、石雕、白瓷,皆非一日之功:木雕要等木材阴干,石雕要等纹路显形,白瓷要等窑火淬炼。这正如廉洁自律,从来不是一时的口号,而是一世的“慢修行”。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当学匠人:如木雕匠人“知取舍”,在诱惑前守住“该做与不该做”的分寸;如石雕匠人“耐捶打”,在困境中磨出“折不弯、压不垮”的坚韧;如制瓷匠人“求纯净”,在纷扰中守好“清如水、明如镜”的底色。
来源 | 洛江监狱
作者 | 黄宇凡 林志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