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某地夜市的一场悲剧,打破了两个家庭的平静;十二年后,被害者家属与罪犯家属在法院的调解室相见,迟来的赔偿、真诚的忏悔,它们共同指向的是一场跨越南北、以司法温度促成深层和解的“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
当青春年华撞上冲动的礁石
2013年夏夜,某地一烧烤店内,周某与同伴酒后因琐事与孙某发生肢体冲突,致其死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周某无期徒刑,并向被害者孙某家属支付25万元赔偿金。
服刑初期,周某内心充满迷茫与抗拒。民警敏锐觉察到其内心的需求,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周某深挖犯罪根源,通过思想教育和亲情感化等改造方式,逐步引导他正视自己的罪行,慢慢地,周某逐渐从消极改造向主动悔罪转变。
当微光凝聚点亮希望的灯塔
“对不起……”这三个字,在周某笔下已经写了无数遍,他从内心深处希望弥补自己的过错,取得被害者家属的谅解。父亲知道儿子的想法后,毅然决定变卖家中的祖屋,凑齐了25万元。
“找到被害者家属,既是修复的开端,也是需要攻克的最大难关。”判决结束后,周某便与被害者家属联系中断,且时间久远,寻找被害人家属的工作异常困难。在龙岩监狱、厦门中院等多部门近一年的努力下,最终在黑龙江省某地成功与被害人家属王女士取得联系。
当双手相握融化积年的冰霜
在厦门中院调解室,周某的父亲从安徽赶来,将筹集的25万元赔偿金交予被害者家属王女士。钱款交接妥当后,周某父亲弯下腰深深鞠了一躬,并替服刑的儿子念出了其手写的悔罪书,“关于我所犯的错误,我想对被害人家属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希望你们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
最终,在多方共同见证下,十二年的纠葛终于迎来“化冰”时刻。这不仅是一份赔偿协议的履行,更是司法温度与人性善意共同织就的救赎答卷。
来源 | 龙岩监狱
作者 | 游开兴 陈龙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