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闽江监狱结合心理矫治工作实际,逐步构建完善“心愈四阶全纳体系”,通过全覆盖式心理教育、分类施策教育矫正、特质类罪犯集中矫正、重点罪犯危机干预等4个层阶,探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阶·普适打底
叩响封闭的 “心门”
正行需先正心。“我们要做的是教育他们遵规守纪、增强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认罪悔罪,找到服刑生活的正确方式。”民警在上心理健康课的过程中,更注重引导罪犯把握当下,写好并认真执行自己的服刑计划。
这一步是“打心理预防针”,帮助罪犯知晓心理健康基本概念、识别自我心理状态,学会调节服刑期间的负面认知与情绪。为筑牢心理防线,监狱在心理健康普及阶段,通过播放宣传短片、开设专家视频讲座、组织科普文章学习等多种形式,向全监罪犯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二阶·分类施策
适配多元的“学情”
监狱创新借鉴大学选修课模式,由各分监区组织罪犯自主报名,选择适配自身的心理科普课程。随着课程推进,罪犯逐渐敞开心扉,改造目标更明晰,行为呈积极转变。
罪犯傅某的变化颇具代表性。一次与同改的生活摩擦中,他险些失控,想要用暴力“解决问题”。“后来,我想起来选修课上老师教授的情绪控制法,按照步骤,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了‘缓冲’。”在当晚的个别谈话中,傅某主动向民警汇报了相关情况,并表达了希望解决问题的意向。在民警协调下,他与同改的隔阂成功消除,也更深刻体会到心理课程的实用价值。
三阶·精准突破
拆卸防御的“心墙”
针对罪犯不同性格与经历,监狱特邀医科大应用心理学系师生与民警联合授课,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方式,对特质类罪犯进行集中矫正。
暴力型罪犯常因自我情绪与行为控制力弱、防御心态强、常存偏执认知,成为矫治重点难点。“你挥刀的瞬间,目的是什么?是想吓唬对方还是一定要致对方于死地?”罪犯杜某给民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因故意伤害罪入监服刑。在“认知重塑”的情景模拟课程中,杜某一开始满脸不屑,但在虚拟场景中回忆犯罪时刻后,他意识到暴力情绪失控的过程及其酿成的严重后果。民警与老师以此为突破口,助其修正认知、重塑行为,暴戾习性得到显著改善。
四阶·闭环管理
筑牢安全的“防线”
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甚至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监狱建立重点罪犯危机干预体系,形成“专业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监狱精神科医生介入——转介社会精神病医院外诊”的闭环处置模式,确保各类心理危机得到及时有效干预。
截至目前,闽江监狱已实现罪犯心理健康普适教育和分类教育全覆盖,不仅有效维护了监管安全稳定,更助力罪犯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改造,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 | 闽江监狱
作者 | 潘雯君 刘景俊 薛文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