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肃静的房间里,一名民警正专注地与罪犯交谈。没有训诫的语气,没有审问的压迫,只有平和的注视、耐心的倾听、精准地提问——近期,福州监狱举办民警评估技能比武竞赛。
本次比武打破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将专业培训、理论考试、实景访谈、专家点评与实操训练融为一体。比武中,参赛民警需要运用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完成对罪犯的危险性评估,全面检验其在复杂情境下的业务能力与心理素质。
专家引领 民警参与
共建学习型团队
为确保比武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福州监狱特别邀请上海新收犯监狱教育矫治中心主任评估员吴翌鎏、上海青浦监狱专职评估员王枫,以及省内资深专家、莆田监狱专职评估员张峰前担任评委。参赛民警则来自各监区一线岗位,既有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也有初露锋芒的年轻民警,形成了老中青结合、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精准点评 启发思考
推动访谈技能提升
比武现场,参赛民警依次上场,面对“考官团”,开展结构化访谈。“你上次违规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这是错的吗?”青年民警小李连续地发问使氛围紧张。罪犯始终低头不语,访谈陷入僵局。评委现场点评示范如何破冰,搬来椅子坐在罪犯侧前方,身体微微前倾,用平和的语气说:“看得出来,你今天不太想说话。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聊聊别的。我注意到资料里提到你喜欢下棋?我也喜欢。”随着话题转向兴趣爱好,罪犯的身体姿态明显放松,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另一位资深民警老陈则在访谈中展现了出色的观察力。当他问及家庭情况时,罪犯突然语速变快,手指不自觉地反复摩挲衣角。老陈察觉后,放缓语气,悄然转变话题,得到了评委的肯定。“我们的提问要像剥洋葱,层层深入。不要满足于‘是’或‘不是’,而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当时有什么感受’。只有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评估才能真正精准到位。”
此外,评委还就提问的条理性与逻辑性提出建议,提醒民警避免主观臆断。在互动关系方面,他们强调“共情”不是同情,而是理解与尊重,是建立专业关系的基础。这些点评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战,语言生动、案例具体,令在场民警深受启发,不少人都表示“豁然开朗”“收获颇丰”。
本次比武如同一块“磨刀石”,在反复锤炼中精进民警的“技术活”。通过专家精准把脉、案例深度剖析,民警们不仅开拓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还掌握了实用的访谈技巧。这种以赛促训、训战结合的模式,为推进“评管矫”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为提升监狱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 | 福州监狱
作者 | 刘景俊 潘雯君 杨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