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夯实武夷山监狱新闻宣传工作基础,提升讲好新时代监狱故事、传播法治正能量的能力,近日,武夷山监狱举办新闻写作与摄影专题培训讲座。各科室、监区和分监区宣传骨干齐聚一堂,共享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知识盛宴。
引“外脑”拓视野,专业记者传授“破圈”秘籍
本次讲座特邀《福建法治报》拥有多年一线新闻采编经验的记者周敏前来授课,为参训民警带来了前沿的媒体视角和丰富的实战案例。周敏开宗明义,直击当前部分新闻宣传存在的“套路化”、“模板化”痛点。她结合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引导大家转换视角,强调新闻写作不应是板着面孔的“官样文章”,而应关注鲜活的人、生动的事和法治的进步。她鼓励大家学会做“翻译家”,将教育改造工作转化为富有温情的、关于“人”的故事。通过大量案例对比,她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悬念设置等技巧,让稿件“活”起来,为学员们打开了思路,拓宽了视野。

此外,周敏还就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语言、策划融媒体产品、适应短视频传播规律等分享了独到见解,引导大家思考如何让监狱宣传作品更接地气、更具传播力。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现场掌声阵阵,互动环节气氛热烈。
聚“内智”传匠心,宣传骨干分享“一线”真经
如果说专业记者带来了“他山之石”,那么本单位拥有30多年丰富经验的民警陈平的分享则更具“原汁原味”。他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打开了自己的“素材库”,直击监狱宣传工作的核心,“摄影不只是记录,更是情感的传递,要善于捕捉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瞬间。”陈平说。

他从“提升摄影质量的四个关键方向”和“摄影必须牢记的五点注意事项”出发,就如何选取拍摄角度、如何利用现场光线、如何抓拍人物神态等基础讲起,到如何构思一篇有血有肉的人物通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增强稿件的感染力,将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宣传工作者首先要是‘有心人’,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思考、去书写,笔下的人物才能立起来,故事才能传开去。”陈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在场的年轻骨干们深刻感受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价值与魅力,体会到了那份源于热爱、成于专注的“工匠精神”。
整场培训内容充实、节奏紧凑,“外来新风”与“本土经验”相互碰撞、相得益彰。参训民警全神贯注,认真记录,不时举起手机拍下课件重点。“记者教的方法很实用,让我明白了之前写稿为什么总是‘自说自话’。老前辈的分享让我再次明确了宣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狱内110民警翁晟在培训后感慨道。
此次专题培训是武夷山监狱打造“大队建”体系,提升监狱民警履职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监狱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引导广大宣传骨干,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用心用情用力打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努力推动监狱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 | 武夷山监狱
作者 | 詹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