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盛宴!全省监狱首届微视频比赛获奖作品展播,专家点评这么说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11-03 15:31

  自全省监狱系统首届微视频比赛启动以来,全省监狱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共报送27部题材多样、内涵丰富的微视频作品。这些作品聚焦法治建设与监狱工作实践前沿,生动呈现广大民警的时代风貌。本次比赛特邀权威媒体专家,联合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评审团。专家们从主题立意、艺术表达、实践价值等专业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严谨细致的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三等奖3部及优秀奖6部。

  接下来,将对荣获一、二、三等奖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播。每部作品均配套专家的专属点评,带大家从专业视角读懂作品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一起来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特邀嘉宾 法治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宋学鹏发言

  近年来,福建监狱宣传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精心打造“阳光闽狱”等特色宣传品牌。围绕改造主业、民警队伍形象等核心维度,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模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监狱故事,立体展现监狱人民警察的忠诚奉献与责任担当,有效提升了监狱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举办微视频比赛对推动福建监狱宣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视频宣传时,要以清晰主题、精准节奏呈现价值内核,用贴合情绪的背景音乐强化感染力,立足真实、共情接地气,兼具趣味与个性。同时要摆脱宣传片思维,融入警示、反思与普法意义,让作品既动人又有深度。

女子监狱《心声·新生》

作品简介

  本片以艺术矫治为核心切入点,真实记录了“和韵合唱团”以音乐重塑罪犯新生的动人历程,既生动展现罪犯在旋律中探寻自我救赎、重建家庭纽带的蜕变轨迹,也巧妙穿插多维度深度采访——通过对话罪犯、监狱民警、检察官及音乐老师等社会各界人士,让不同群体的观察与真挚感悟交织,为故事注入更饱满的真实厚度。

  央视网编委、福建频道总编辑、总经理钟岷源点评

  该片主题主线极其清晰明确,而且它的逻辑巧妙——“心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新生”是向往新的生活。整个片子结构扎实,剪辑流畅,内容把握得当,拍摄采用沉浸式纪实跟拍,近距离捕捉人物最本真的情感流露。建议将故事叙述至高墙外,延伸至合唱团员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创业、学习等生活场景,用真实轨迹印证“新生”的落地,让主题更具现实共鸣与传播深度。

洛江监狱《自由银行》

作品简介

  本片以“自由银行”为核心概念,把自由量化为可存取的“自由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贯穿始终,将成熟的镜头语言与特效动画相结合,描绘了主角参与金融诈骗,从犯罪、被捕、入狱改造到幡然醒悟的过程,通过将不可触摸的“自由”概念具象为可感的数值,展现犯罪对自由造成的不可逆损失,警示人们珍惜自由、远离犯罪。

  省委政法委宣传处处长高奇点评

  大家对监狱的第一印象是失去自由。《自由银行》将“自由”量化为可以选择的“自由币”。故事将主人公如何沦落为一个罪犯、如何获得改造、如何新生,以及监狱所开展的改造工作,在单元的时间格内展现得较为完整。视频的结尾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提醒观众:部分“自由币”一旦失去便无法追回,有些错误也终究难以挽回。

福州监狱《第三个选择》

作品简介

  本片以微电影的形式,聚焦刑释人员罗某的真实人生轨迹:从犯罪堕落的“第一个选择”,到入狱消沉的“第二个选择”,最终走向自我重塑的“第三个选择”。通过讲述其在监狱中思想逐步转变、参加技能培训直至成功创业的经历,生动展现福建监狱系统“1+N”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造成效。

  福建法治报总编辑项裕兴点评

  该片故事兼具质量与传播力。主题立意鲜明,监狱、学校和企业联手的实战化技能培训模式成效显著,以罗某经历为主线极具说服力。叙事手法出色,通过大量前后对比画面与表情特写,强化冲突感和视觉冲击力,细节到位。借助沙县小吃这一国民品牌的高知名度,为故事奠定传播基础。同时传递正向价值观,彰显用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扎实幸福感,社会效果良好。

未管所《漆语新生》

作品简介

  本片以写实手法记录未成年犯小魏从迷失到蜕变的成长故事。全片围绕“微光”(初识大漆、找到方向)、“匠心”(潜心学艺、考取证书)、“新生”(刑释就业、重启人生)三个阶段,讲述他在未管所民警的耐心教导下,通过非遗大漆技艺的学习逐渐沉淀心性、重塑价值观,最终掌握一技之长并顺利回归社会的经历。

  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副主任赵林点评

  该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漆艺”比喻罪犯的“重塑之路”,创意巧妙且情感细腻。制作过程用心,传递出人文关怀的温度,与未成年犯管教工作的定位高度契合,传播性表现佳,主题主线鲜明。建议将“非遗技艺”与“内心修复”隐喻绑定,让技艺步骤对应内心改造阶段,展现迷失灵魂借非遗技艺回归宁静、重塑自我价值的过程。

榕城监狱《味转人生》

作品简介

  本片以倒叙视角,聚焦刑释人员罗某的“重生逆袭”:从如今客源爆满的农庄镜头切入,顺着“失味—寻味—正味”三个阶段,展现监狱民警如何用心用情改造罪犯,助他跳出“犯罪泥潭”、重拾生活底气,最终靠双手回归社会。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新生故事,更是监狱坚守“改造育人”初心的生动注脚。

  海峡都市报副总编辑储白珊点评

  该片故事逻辑闭环,清晰传递改造核心意义。以监狱民警亲历式采访为核心,穿插特色改造、心理辅导室等实景镜头,具象化呈现改造细节。“实践者讲述+实景印证”模式,规避抽象说教,让民警“以情化人、因材施教”的方法可感可知。建议围绕改造核心线精简内容,聚焦“罪犯问题—民警动作—转变结果”,避免观众注意力分散。

仓山监狱《拯救“约死者”》

作品简介

  三个身处命运低谷的人组建“约死群”,相约烧炭自杀。影片男主因放任悲剧发生,构成故意杀人罪锒铛入狱。入监后的他,深陷绝望泥潭——撞墙、吞针、喝洗衣粉,把“求死”当成唯一选择。仓山监狱民警历经三百多个日夜的攻坚转化,用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让“顽危犯”重拾活下去的勇气。

  媒体专家点评

  该片改编自真实案例,清晰向观众交代了完整的故事逻辑。影片通过纪实镜头与情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下监狱民警历经三百多个日夜,攻坚转化“顽危犯”的艰苦过程。在叙事节奏上建议进一步优化,合理分配情节比重,让节奏起伏更贴合故事张力与情感传递。

来源 | 福建监狱融媒体中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