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沉香涤心尘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11-05 15:15

  在翔安监狱的香道教室里,曾经暴躁的罪犯吴某如今正专注地称量香材,教室里弥漫着令人心静的香气,这是他从前无法想象的平静。

  因暴力犯罪入狱的吴某,曾是个令管教民警高度“头疼”的人物。入监初期,他因刑期漫长,对改造心生抗拒,情绪极不稳定,常发生打架斗殴、顶撞管教民警等违规行为。“那时候的他,就像一座一点就爆的火山,充满了攻击性。”民警回忆道。

  自翔安监狱引入“非遗文化入高墙”系列项目,吴某被民警安排进入首批“香道技艺矫治试点班”后,教育的契机出现了……

静心制香:在馨香中学会控制

  “我一开始是极度抗拒的,感觉这是纯属浪费时间。”吴某坦言,第一次接触香道,他甚至连坐都坐不住。

  改变在非遗传承人李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悄然发生。吴某开始学习辨识各类香料,了解其药性、文化内涵。从最简单的理灰、压香篆开始,到后来能够独立完成一款传统香囊的制作。“香道不仅是门手艺,更是一种‘心’艺。它通过仪式化的操作,引导罪犯沉淀思想、内观自省,学习情绪管理。”民警说道。

  理灰要平,置香要稳,态度更要诚。吴某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门道”,“当我全身心投入去做好一炉香时,那些烦躁、怨恨的情绪好像暂时远离了。”

馨香寄情:高墙内的特殊“礼物”

  “妈,这个香囊里面是我配的安神香料,您晚上睡觉放在枕边。儿子以前不孝,让您担惊受怕了。现在我在里面学好了,您放心。”吴某握着母亲的手,声音哽咽。三个月后,在一场亲情帮教的现场,吴某将一个精心制作的、绣有“平安”字样的中药香囊,送给了前来会见的母亲。吴母看着香囊,泪流满面:“孩子好好改造,别惹事,这比给我们什么都强!”

  如今,吴某已成为香道班里的“助教”。他的转变证明,即使在荒芜的心田上,传统文化的种子也能生根发芽。“制香要求极高的耐心和专注,这个过程无形中磨掉了我的暴戾之气。”吴某平静地说,“出狱后,我想开一家香铺,用这双手重新开始。”

  据悉,自翔安监狱“香道矫治班”开办以来,参与项目的罪犯违规率大幅下降,心理健康测评数据显著改善,与家人的关系修复也取得良好进展。“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静之美’‘修身之道’,对矫正扭曲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独特作用。”监狱教育改造科民警总结道。

  一缕沉香,涤荡心尘。在这所高墙之内,源自古老东方的馨香智慧,正悄然为迷途的灵魂指引着回归新生之路。

来源 | 翔安监狱

作者 | 林婧 陈泽锋 刘雅育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